凤凰彩票-凤凰彩票
凤凰彩票2023-09-18

凤凰彩票

中国教育以质图强高质量发展******

  作者:王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财政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基础教育 :构建素质教育新格局

  2022年 ,基础教育迎难而上 、奋力改革 ,着力构建发展素质教育新格局,着力构建教师专业发展新模式,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

  发展素质教育找准突破口。

  素质教育理念和政策落地见效的关键在于德育、素质教育的应有地位和科学评价体系真正确立起来 。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寻求突破 ,立德为先有抓手 ,核心素养有载体 ,评价改革有导向,“双减”工作有成效 ,带来中国基础教育 的深刻改变。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德育 是素质教育 的灵魂,思政课 是立德树人 的关键课程。2022年7月,教育部等十部门印发《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 的工作方案》,以“大思政课”建设为抓手,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 ,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 ,推动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相结合 。2022年11月,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代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的意见》,针对中小学思政课存在教师兼职比例过高 、专业性不足的问题 ,明确具体的专职教师配备比例 ,提出到2025年“小学专职教师配备比例达到70%以上 ,初高中配齐专职教师”的目标 。一系列举措强调了善用“大思政课”,引人以大道 、启人以大智、育人以大德,助力学生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 ,“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课程 是育人载体,在人才培养中发挥核心作用 。2022年3月,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基于义务教育阶段时代新人培养 的目标要求,通过培育核心素养来实施素质教育,引领课程改革由“知识本位”转向“素养本位”,推动育人方式深度变革 。

  考试评价 是“指挥棒”,普通高中是应试教育“重灾区” 。为克服普通高中办学中“唯分数、唯升学”倾向 ,从“育分”转向“育人” ,教育部2021年12月31日印发、2022年开始实施的《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 ,从办学方向、课程教学 、教师发展 、学校管理 、学生发展等5个方面明确了普通高中办学质量 的评价标准,并把不给年级、班级 、教师下达升学指标 ,不炒作高考“状元”等作为考察要点 ,确立起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 的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体系。2022年3月 ,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做好2022年中考命题工作 的通知》,与2019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加强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命题工作的意见》一起 ,构建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的考试内容体系和考试方式,将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 的参考或依据 ,促进素质教育实施 。

  深入推进“双减” ,优化教育生态,继续完善“1+N” 的“双减”政策制度体系,强化监管执法,实现全覆盖 、全链条治理 。2022年1月,教育部、中央编办和司法部印发《关于加强教育行政执法深入推进校外培训综合治理的意见》指出,到2024年,基本建成权责明晰 、管理规范、运转顺畅、保障有力 、监管到位的校外培训监管行政执法体系 。2022年11月 ,教育部办公厅等十二部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防范治理工作的意见》,明确到2024年6月,隐形变异培训得以全面清除,有力确保“双减”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的主要目标。2022年11月,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印发《关于规范面向中小学生 的非学科类校外培训 的意见》 ,推动非学科类培训为学生发展兴趣特长、拓展综合素质发挥积极作用,成为学校教育 的有益补充 ,明确到2024年 ,非学科类培训治理成效显著 。

  一年多来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双减”工作扎实推进,校外培训市场野蛮生长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校内减负提质受到普遍认可 ,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发展素质教育 、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逐步形成。

  提高教师质量找到新模式。

  教师 是教育的第一资源,有高质量 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 的教育。造就新时代基础教育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需要从源头上抓起 ,筑基提质 、补短扶弱、做优建强,筑牢强师之基。

  推动教师教育振兴发展 。2022年1月 ,教育部印发《关于推进师范生免试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改革 的通知》 ,提出在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中稳步推进免试认定改革,将教师队伍质量关口前移到培养院校,吸引真正乐教 、适教 、善教 的优秀人才成为教师队伍后备军 。2022年4月,教育部等八部门印发《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实施高素质教师人才培育计划 ,构建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综合大学参与 、教师发展机构为纽带、优质中小学为实践基地的开放 、协同 、联动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

  加强欠发达地区乡村教师队伍后备。教育部等九部门在2021年发布《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即“优师计划”。2022年9月 ,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优师计划”师范生培养工作的通知》,提出“优师计划”师范生培养的核心关切 ,一是从源头上改善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教师队伍质量;二是聚焦“优秀”,全面落实高校教师与中小学教师共同指导教育实践 的“双导师制”;三 是强化“保障”,确保师范生在校“下得去、留得住 、教得好、得发展” ,鼓励支持毕业生长期从教 、终身从教。

  名校长领航让学校走上名校路,名师汇聚才能成就好学校。2022年8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2022—2025) 的通知》。2022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公布了培养基地及培养对象名单 ,确定150位教师为名师培养对象、10家单位为名师培养基地 ,150位校长为名校长培养对象、10家单位为名校长培养基地,旨在培养造就一批具有鲜明教育理念和成熟教学模式 、能够引领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名师名校长,培养为学、为事、为人示范 的新时代“大先生”。

  职业教育 :着力提高质量提升形象

  2022年,职业教育聚焦“提高质量、提升形象” ,改革攻坚在类型定位、体系建设 、产教融合 、校企合作等方面全面发力 ,破解“大而不强”问题,助力技能型人才培养和技能型社会建设。

  顶层设计回归技能教育本质 。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 ,以技能教育为核心 的教育类型 。2022年4月 ,新修订 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 ,从立法层面对职业教育体系 、职业教育 的实施、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等作了全面 的制度安排。据新华社2022年10月报道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 ,提出构建以行业企业为主体、职业学校(含技工院校)为基础、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 ,有序有效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据新华社2022年12月报道,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 的意见》,提出以提升职业学校关键能力为基础 ,以深化产教融合为重点,以推动职普融通为关键,以科教融汇为新方向 ,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 、继续教育协同创新 ,切实提高职业教育 的质量、适应性和吸引力。

  关键要素提升院校办学能力。

  办学条件 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的基础 ,从软件和硬件两个方面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 。2022年5月 ,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开展职业教育教师队伍能力提升行动的通知》 ,提出逐步提升教师培养学历层次,带动“双师型”教师队伍整体建设,推进固定岗与流动岗相结合 、校企互聘兼职的教师队伍建设改革 。教育部办公厅2022年9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通知》,10月印发《关于做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认定工作的通知》 ,明确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基本标准 ,突出对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的考察,注重教学改革和专业建设实绩 ,形成“双师”团队建设范式 。2022年11月 ,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职业学校办学条件达标工程实施方案》 ,持续加强学校基础能力建设 ,明确各地职业学校办学条件重点监测指标全部达标 的学校比例,不断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和吸引力。

  工作场景增强学生职业能力 。

  实习实训是职业教育 的重要育人环节,既 是学生专业学习和技术技能训练 的必备途径 ,也 是提前熟悉岗位和融入社会 的重要方式 。教育部等八部门2021年12月31日印发 、2022年开始实施 的《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着眼实习全程 、聚焦关键节点和各方责任权利义务,进一步明确了学生实习 的行为准则,提出1个“严禁”、27个“不得” ,为实习管理划出了底线和红线 。2022年9月 ,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发布《关于实施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专项培养计划 的通知》,提出面向重点领域数字化、智能化职业场景下人才紧缺技术岗位 ,以校企联合实施中国特色学徒制为主要培养形式,建设一批现场工程师学院,培养一大批具备工匠精神 的现场工程师 ,形成为技术技能人才紧缺领域系统储能 、赋能 的人才培养培训生态 。

  高等教育 :全面服务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2022年,高等教育聚焦国家发展、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发展的战略需求,以学科建设引领人才培养模式和科研组织体系改革,加快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全面服务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

  “双一流”建设突出学科特色。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是新时代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引领性和标志性工程 ,首轮“双一流”建设2016年启动至2020年结束 ,初步评估若干所高校逐步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2022年1月 ,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双一流”建设正式进入新一轮周期,强调优化以学科为基础 的建设模式 。2022年2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名单不再区分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淡化高校 的“身份”和“帽子”。高校将在国家分类评价体系的导引下 ,探索自主特色发展新模式,聚焦各具特色 的优势领域和方向上创建一流。

  “新农科”推进学科跨界融合 。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关键在科技 、在人才、在教育 。针对传统高等农林教育学科碎片化 、过度分化 、“单兵作战” 的问题,2022年8月 ,教育部办公厅印发《新农科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指南》 ,指出引导涉农高校面向新农业、新乡村 、新农民、新生态,面向粮食安全、生态文明、智慧农业、营养与健康 、乡村发展等五大领域 ,设置生物育种科学等12个新农科人才培养引导性专业。2022年11月,教育部办公厅等四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新农科建设推进高等农林教育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推进农林教育供给侧改革,加快构建多类型农林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一批高层次 、高水平 、国际化的创新型农林人才 。

  哲学社会科学强化体系建构 。

  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日益完备。2022年,两份重要文件相继出台 ,积极推动了哲学社会科学稳步发展 。据新华社2022年4月报道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提出要加快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据新华社2022年5月报道,中共中央宣传部 、教育部联合印发《面向2035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强调充分发挥高校作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五路大军”中的重要力量作用,加强哲学社会科学知识体系建构 ,提升高校咨政服务能力。强调优化学科专业布局 ,推进学科交叉融合,打造一流学科专业群,构建适应国家需求支撑知识创新的学科体系。

  科研组织强调“大科学”模式 。

  现代科研正在从自由探索为主向与重大问题导向 的多学科交叉融合并重转变 ,需要高校科研组织模式从学科导向 的松散型“小科学”科研模式,向聚焦国家重大战略目标任务 的系统生态型“大科学”科研模式转变。据2022年8月教育部消息 ,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高校有组织科研推动高水平自立自强 的若干意见》,推动高校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 ,加强有组织科研 ,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 、引领性科技攻关,培养造就一批战略科学家 ,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撑。

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特刊:乌镇声音******

  中国社会科学院科学技术和社会研究中心主任段伟文 :

  智能化时代 ,数据和算法在全面赋能科技创新的同时,给经济社会生活带来层出不穷 的颠覆性改变,引发诸多前所未有 的价值冲突与伦理抉择 。为了让科技真正成为负责任 、可信任和有温度的向善力量,让人们更好地拥抱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相互交融 的数字化未来 ,亟待我们融合科技与人文 的未来视野,展开跨学科 、跨领域和跨文化对话,从而激发起每个人对科技未来的想象,共同思考和探寻数字技术与人工智能未来发展 的价值基础和伦理依循。

  复旦大学网络空间国际治理研究基地主任沈逸 :

  当前世界变革持续深入 、和平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中国在推进全球网络空间良性治理方面持续贡献 ,世界互联网大会已经成为全球共商网络空间治理重大解决方案 的新型平台。主权国家 、政府间国际组织 、企业、互联网社群主要成员 、跨国非政府组织个人在全球网络空间治理上仍需进行深度思考 ,在网络空间规则制定、数字经济发展、关键基础设施保护等诸多领域 ,仍需进行思想碰撞和方案提炼,为全球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建设作出持久性 的贡献。

  奇安信集团总裁吴云坤:

  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数字技术的核心驱动 。数字技术让生产、生活效率大幅提高 ,也导致勒索攻击、供应链攻击、数据窃取等安全事件频发,放大了网络安全风险。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的浪潮下,网络安全已经成为底板工程,哪里有数字化 、信息化,哪里就需要网络安全。构建数字化时代 的网络安全底板,亟须借助更多专业力量,共同构建网络安全生态体系,打造网络安全能力体系。

  (光明日报记者卢璐 、王美莹、张晓华采访整理)

  《光明日报》( 2022年11月09日 09版)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凤凰彩票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