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世纪-购彩大厅 - - MBA智库 - MBA智库百科
55世纪-购彩大厅2023-01-31 16:05

交叉融合 、双向互动:西方史学新趋势之分析******

  作者 :王晴佳(山东大学讲席教授)

  一

  进入21世纪以来,西方史学界推陈出新,出现了不少新变化,足以证明历史学这一传统学问,正在不断革新和更新 。依笔者管见 ,这些变化或许可以用本文的正题来略加概括 。“交叉融合”指的 是新兴史学流派层出不穷,但相互之间又没有明显的界限,而是呈现借鉴融合之势;“双向互动”指 的 是专业史家与读者之间,产生了远比之前更为积极 的沟通和交流 。不过为了清晰阐明这两种最新趋势,我们或许还得从一个多世纪之前谈起 。

  众所周知,历史研究在19世纪下半叶开始走向职业化 ,其标志 是专业历史学会和专业历史刊物的建立和出版 。一批志同道合 的学者,以历史教学和研究为业 ,通过学会活动和专业刊物,相互切磋、交流,以期增进历史知识的获取和呈现 。史学工作者建立了自己 的学术圈 ,历史学亦变成一门独立自主的学科 。19世纪末于是出现了两本史学方法论 的著作:德国史家恩斯特·伯伦汉的《史学方法论》和法国史家朗格诺瓦、瑟诺博司 的《史学原论》,指导历史从业者如何习得和掌握历史研究 的方法和本领 。

  也正 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 ,历史学开始受到其他学科(经济学、地理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 的挑战和洗礼 ,经历了一个“社会科学化”的过程。这一“社会科学化”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一些史家不满德国兰克学派所代表的、以批判和核实史料为主的历史书写模式,希望借助社会科学的方法 ,对历史演变的过程做更为宏观的概括和解释。兰克学派提倡运用档案史料 ,其研究重心便自然以政治史 、军事史为主 ,而如果希望对整个社会做综合 的描述 ,那么档案史料就不敷使用了 。20世纪初出现 的历史学“社会科学化”代表了一个国际性的潮流,德国有卡尔·兰普雷希特 、美国有“新史学”派如詹姆士·鲁滨逊等史家 ,英国有亨利·巴克尔 ,法国则由亨利·贝尔首倡、而1929年崛起的年鉴学派集其大成。这一“社会科学化”的哲学前提是实证主义,其意图是在确证事实的基础上,对历史 的演变做广博的综合解释 。换言之,他们不满足只是核定史料 ,然后据此直书 ,就一个重要人物 的某个或几个事件,讲述一个故事 。年鉴学派自称有三大“敌人” :政治史、事件史和人物史,由此可见其突破 、创新的志向。

  从后世 的眼光考察 ,正 是这一“社会科学化” 的潮流,促使史学界不同流派的出现 ,如经济史 、文明史、思想史等。二战之后 ,史学界流派纷呈 的态势更为明显 。若以美国为例 ,“新史学”所倡导的思想史在20世纪60年代一枝独秀,而大西洋彼岸的英国则由马克思主义史家带领,开展了“眼光朝下”的劳工史、社会史 的研究。到了70年代,美国亦掀起了社会史、劳工史研究的热潮 。此时 的法国史坛 ,年鉴学派独霸天下,代表人物费南德·布罗代尔以提倡“长时段”名世 ,成功地实践了超越“政治史、事件史和人物史”的目标 。布罗代尔 的弟子如埃马纽埃尔·勒华拉杜里甚至提倡不再以个别人物的事迹作为历史书写 的对象。为了对一个社会做“全体史”的综合分析,计量方法得到了青睐 。计量史学在70年代一度大有独领风骚之势 。在兰克学派的大本营德国 ,二战之后也出现了新的变化。譬如基于比勒菲尔德大学的史家竭力赶超欧美同行 ,从事社会史抑或“历史的社会科学” 的研究 。

  饶有趣味 的 是 ,也正 是在历史学大踏步走向社会科学化 的70年代,一股与之志向和取径颇为不同 的潜流渐渐涌现 ,那就 是新文化史(有些地方亦称新社会史)和妇女史 的实践 。具言之 ,20世纪60年代 的史家出于描绘和解释社会结构变化的需要,提倡“眼光朝下”,为处于边缘(比如女性)和下层(比如劳工)的民众发声,为其写史,这些尝试 ,并不为一个流派所限。举例而言,北美著名史家娜塔丽·泽蒙·戴维斯的《马丁盖尔归来》 ,被誉为新文化史的开山之作之一,但就其内容而言 ,又可以归属于妇女史 ,因为其中的主角 是盖尔之妻贝特朗 。盖尔夫妇和冒名顶替的“盖尔”三人又都属于社会下层,因此将该书视作史家“眼光朝下” 的一个实践 ,亦十分恰当 。意大利史家卡洛·金兹堡 的《奶酪与蛆虫》 ,也 是新文化史的一个范例,同时也被称为“微观史”这一流派的开创之作。与戴维斯 的取径类似 ,金兹堡从一个磨坊主的言论着手,以小见大 ,窥视和描述19世纪欧洲人宇宙观、世界观 的变化,同样展现了“眼光朝下” 的视角。上面已经提到 ,马克思主义史家首先提倡史家为普罗大众写史,譬如“眼光朝下”这一提法的首倡者就是英国的马克思主义史家爱德华·汤普森 。汤普森的名作《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无疑探讨 的是一个社会变动、变革 的大问题 ,但他描述的主角不但是处于下层的劳工,而且还从文化 的角度分析“阶级意识” 的形成。汤普森 的著作被视为马克思主义史学之“文化转向”的代表作品,而这一尝试又与新文化史的关注点有着一定的可比性。

  以妇女史 的发展来看,流派之间 的界限逐渐模糊这一特点表现得更为明显 。妇女史研究具有明显 的跨学科特点 ,是妇女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常兼涉法律、政治 、社会、人文 、思想等诸方面 。1986年,劳工史出身转入妇女史研究的琼·W·斯科特发表了《社会性别:一个有用 的历史研究范畴》 ,又将妇女史扩展到社会性别史 ,进一步促进了妇女史研究与其他流派之间 的交流和互动 。近年史学界出现 的男性史 的新研究,便是其中 的一个结果 。

  同时,妇女史和性别史研究的开展,还推动了家庭史、身体史、儿童史和情感史等诸多新流派 的兴起。这些新兴流派都将历史研究关注 的对象 ,从之前的公领域转向了私领域,打破了两者之间 的区分和界限 。上述流派亦采用跨学科 的方法,如家庭史 的开展 ,与社会学关系密切。身体史、儿童史、情感史乃至最近20年发展起来的“深度史学”和神经史,不但采用了诸如心理学 、人类学等社会科学,而且还借鉴了神经医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 的研究。由此缘故,这些流派之间的界限颇为模糊 ,比如情感史 的研究,必然包含身体的层面,因为情感 的表达 ,通常会诉诸肢体动作和语言 。在开展情感史研究的同时 ,也有学者从事相关的感觉史研究 ;后者更与身体史 的研究密不可分,几乎就 是其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

  如果说历史研究方法上的多元化和跨学科,促成了史学流派之间的融合 ,那么还有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环境史、气候史 、动物史 、“大历史”和海洋史等一系列探讨人类与自然和其他生物关系的学派。从其命名而言,读者便可以清晰地看出它们的研究手段,必然会借鉴自然科学 的方法 。同时,这些流派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说是亲密无间 、难分彼此 。2022年8月在波兰 的波兹南市举办的第23届国际历史科学大会 ,其主题发言的重点 是“动物史和人类史的交互演进”,共有四个场次,分别 是“动物的主体性”“人类记录中 的动物”“动物 的展现”和“野生和家养动物的管理”,后两场都涉及动物在人造和自然环境中 的活动 。而环境史、海洋史和气候史等流派之间 ,更 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它们与“大历史”的研究初衷相似,希望弱化人类在历史上 的中心地位 ,走向“后人类 的史学” 。上述例子充分表明 ,当今史学界各个流派之间的借鉴和融合,已经达到界限不分 、畛域不明 的程度了 。

  二

  20世纪60年代以来史学界“眼光朝下” 的思潮 ,加上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大幅度革新 ,还带来了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那就 是历史知识的获取和表述 ,已经出现专业学者和读者之间密切互动的局面 。如上所述,19世纪下半叶历史学走向职业化 ,有力地促进了历史知识 的深化和历史研究 的学术性 ,与此同时也造成历史著作与读者之间产生一条明显的沟壑。历史学家希望成为人类过去 的代言人 ,但其著作对于普通的阅读者来说 ,艰深难懂、枯燥无味 。这一现象与18世纪史学大家爱德华·吉本的《罗马帝国衰亡史》既可以让学者在其书房研读,又能放在仕女 的梳妆台上 的情形 ,迥然不同了。

  历史学 的职业化在今天并无改变,对史学工作者的考核还出现日益加强之势 ,但从上世纪下半叶以来,专业学者与读者之间 的互动,也出现了彼此积极沟通 的趋向。譬如新文化史家 的作品 ,在史学家劳伦斯·斯通眼里 ,就代表了历史学中“叙述的复兴”,因为其内容的铺陈颇具可读性 。上面提到的《马丁盖尔归来》《奶酪与蛆虫》和勒华拉杜里 的《蒙塔尤》,情节曲折生动 ,很具吸引力。另一位当代新文化史 的名家彼得·伯克,著述不辍,文笔清新 ,亦反映了作者注重文字表达、普及知识 的意图 。

  这一“双向互动”趋势的出现 ,并非史学工作者 的一己之力或一厢情愿 ,而是有着双方的沟通和交流。借助互联网和其他新科技,当下历史知识的普及和传播 ,已经今非昔比。近年来世界各地出现 的记忆研究和公众史热潮 ,便 是显例 。它们都试图在专业史家的视角之外或之下 ,自下而上地提供有关过去 的知识 ,从原来的历史知识受众转变为历史知识 的参与者 。记忆与历史之间一直存在着某种张力 :历史学者希图保持记忆 ,不让其遗忘,但其保存的方式,又自然和必然带有某种选择性。法国学者莫里斯·阿布瓦赫在20世纪上半叶提出“集体记忆” 的概念,试图将人们对过去的记忆,不再局限于近代历史学提供的框架中,而其同胞皮埃尔·诺拉在70年代主持 的《记忆之场》 的大型项目 ,异曲同工 ,希图从各个方面扩大人们对过去的认知。自那时开始 ,记忆研究在各国蓬勃兴起,既丰富了人们对过去 的认知 ,也对历史研究产生了积极的互动和互补作用 。

  公众史研究的开展,则 是历史学“双向互动”的又一个范例,已经在国际史学界蔚然成风。从事和推动公众史研究 的人士同时包括了专业史家和业余历史爱好者或志愿者 ,其研究手段也颇为多样,从文献资料整理到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保存 ,全面展开,充分体现了专业与业余之间 的密切交流 。总之,当代西方史学界出现 的这些新变化 ,展现出历史学这一古老学问历久弥新的魅力。

  《光明日报》( 2023年01月09日 14版)

55世纪-购彩大厅

担心得罪年轻选民,又承受不住美施压,台当局在兵役问题上躲躲闪闪******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陈立非】民进党“九合一”惨败后 ,兵役延长问题成了烫手山芋。一方面蔡英文当局为了2024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 ,不敢得罪年轻人;与此同时,美国施压又使兵役延长问题箭在弦上 。台媒为此质问道 ,若兵役延长与军购都因美国的压力,这样的当局还能让民众相信吗 ?

  “当然是政治算计”

  台湾《中国时报》19日称,台“国防部长”邱国正多次表示希望兵役延长案能在12月底前公告 ,如今距离摊牌时刻只剩下不到两周,但政策仍未宣布。原因就在于蔡英文办公室为选举考虑,企图以拖待变。根据台“兵役法”规定,如果义务役期延长一年以内,经“行政院”公告后一年即可实施 。也就是说,如果今年12月底前公告,可在2024年实施 ,如果今年底前未公告,明年才公告,就得等到2025年才能实施。

  一名军方官员称,如果是担心对2024年选举造成冲击,“现在不宣布,明年岂不 是影响更大?”而如果能赶在今年底前公布,2024年正式恢复一年兵役期,经过精算,2024年满18岁的男子多数都在念大学,第一年征到 的役男仅数千人,“连1万人都不到” 。报道称 ,台陆军规划编5个后备新训旅,现已编成步兵117 、109 、101这3个新训旅,会在明年做好准备 。前台南县长苏焕智18日透露,他一个朋友告诉他,民进党选举大败检讨,将延长兵役议题导致年轻人不投票列为败选原因 ,所以现在不敢再讨论延长兵役问题,怕影响2024年选举 。他痛批 ,如果这个消息属实,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民进党整个党恐怕会被台湾人看破手脚,蔡英文和赖清德应该出来讲清楚。

  国民党主席朱立伦也痛批 ,民进党凡事都 是政治算计,“兵役延长案会不会有政治算计呢 ?当然是政治算计”。

  处理好两岸关系是根本

  台“行政院长”苏贞昌18日针对兵役问题称 ,兵役延长案已在做最后整理 ,但关于防务 、“外交” 、两岸,这 是蔡英文的职权 ,“行政院”会全力配合 ,有新做法会向民众报告 。台“国防部”发言人18日称 ,役期调整议题所涉范围广泛,必须考虑国际及区域情势 、防卫作战需求 、提升台军战力及役男生涯规划等多方面因素,目前仍在以统整方式缜密研议。联合新闻网称 ,台军各部门目前仍在朝着不通过“立法院”修法的途径,以“恢复征兵制”、延长役期为一年进行规划 ,并且安排配套措施 。

  台军内部对于兵役延长看法不一 。台“退辅会主委”冯世宽19日称,4个月的军事训练役实在太短 ,延长军事训练役合情合理,“的确要当一个战斗兵或者战斗人员 ,4个月的时间 是不够的” ,现在就是静待“国防部” 的研究。有退役将领认为,兵役不但要延长,而且要延长到两年,延长到一年并不够。

  但也有军方人士认为,现在台湾部队训练资源不足,再加上干部缺乏见识、知识 、胆识情况下所形成的“部队文化” ,无法吸引年轻人 ,军队又不愿投入扎实的训练,役期即使延长至一年,只具有心理安慰作用 ,既提升不了战力 ,又浪费了资源 。该将领直言,民进党应该处理好两岸关系 ,这才 是根本 ,延长役期不是解决之道 。这次“九合一”选举 ,在野势力提出 的“票选民进党,青年上战场” ,使民进党全面崩盘,老百姓用选票清楚告诉民进党 ,他们不要战争 。

  蔡当局不敢违逆美方

  延长兵役问题对民进党当局来说 ,似乎已是箭在弦上 。《中国时报》19日称 ,如果民进党按照规划于12月底前宣布,等于承认当政多年把台海推到兵凶战危的处境,对2024年选举怎么会有利?但“役期延长 是美方的要求,蔡政府咬牙也要推”。美国要台当局强化台军后备战力 ,蔡当局如实推动 ;美国要台湾增加防务预算,蔡当局照办;现在要台军恢复征兵 ,延长役期 ,“尽管对选举有影响 ,蔡政府也不可能违逆美方”。

  所以,绿营目前就 是试图把责任推到台军和马英九头上,要军方承认马当年推动募兵制 是个错误 。联合新闻网19日嘲讽称,当下绿营比蓝营更爱高喊“重视国防”,但是一旦出状况、抢着要自保时,台军永远不 是绿营自己人 ,总还 是要推出去挡子弹。《中国时报》19日称,马英九当局当年实施募兵制有两大背景:一是两岸关系缓和,二 是役期只剩一年 ,等于年年在训练新兵 ,浪费军中资源,也浪费年轻人的时间 。而且蔡英文2016年参选前推出“国防蓝皮书”,表示支持募兵制,为何直到美方要求才想恢复征兵制?文章称 ,美方要台积电赴美设厂,上千名工程师及家眷赴美,美国打什么算盘 ,绝大多数民众都看得懂 ,因此在11月26日举行 的“九合一”选举中以选票作出回应,那就是民众不希望台湾变成战场,“选举惨败 的民进党,还看不出问题出在哪里 ?”(环球时报)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9语种权威发布

55世纪-购彩大厅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