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彩-购彩
购彩2023-01-31 16:05

【十年中国风】国潮风起 ,吹向世界******

  中新网北京10月6日电题:【十年中国风】国潮风起,吹向世界

  记者 袁秀月

  2022年2月7日,北京冬奥会高山滑雪男子滑降项目比赛现场,法国选手马蒂厄·贝莱 的头盔吸引许多观众的目光 。

  这是一顶极具中国风格 的滑雪头盔,上面汇集了大熊猫 、锦鲤 、龙、长城等中国元素 。

资料图 :法国选手马蒂厄·贝莱的中国风头盔资料图:法国选手马蒂厄·贝莱的中国风头盔

  马蒂厄·贝莱说,这 是他特意为北京冬奥会设计的头盔。他特别解释,虽然今年是虎年,但龙是中国的象征 ,所以放了龙 的图案 。由此引来中国网友评价——“太懂了”。

  从北京冬奥会到国际时装周 ,从日常消费到文化娱乐 ,十年来,伴随着国潮崛起、华流出海 ,懂得品味中国文化的人越来越多。

  十年来 ,中国人也借由国潮,转变与自我对话 的视角。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

  好莱坞大片《2012》中有这样一个桥段,世界末日来临 ,中国制造 的诺亚方舟成为拯救人类的最后希望 。电影公映时 ,这一中国元素曾引发热议 。

  很长时间以来 ,“Made in China”是中国在世界上认知度最高 的标签之一。但说起中国品牌 ,推崇的人却不多。即便在中国,很多人也默认“进口的”才是大牌,“洋品牌”才值得信赖 。

  这种情形在近年来得到改变 。国潮悄然兴起,并迅速成为一种风尚 ,赢得90后 、00后的青睐。2018年,中国运动品牌李宁携中国元素鞋服亮相纽约时装周 ,故宫推出文创口红 ,老干妈 、大白兔等一批老字号集体创新,中国潮流强势出海 。

故宫博物院文化创意馆认证微信公众号截图。故宫博物院文化创意馆认证微信公众号截图 。

  有数据显示 ,从2011年到2021年 ,国潮相关搜索热度上涨528%。从2016年到2021年 ,中国品牌搜索热度占品牌总热度比例从45%提升至75% ,为海外品牌的三倍。

  如今 ,国潮正进入“3.0时代”,不再局限于特定品牌,而是成为一种消费和文化概念。在国货崛起之外 ,更意味着文化与科技的全面复兴。

  从“一墩难求”到中国潮玩受热捧 ,再到手机、汽车、家电等创新产品受到国际市场认可 ,有评论指出 ,这 是“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的升级 。

6月25日,四川省成都市玉林东路上演了一场国潮汉服巡游活动 。 中新社发 余轩 摄资料图 :6月25日 ,四川省成都市玉林东路上演了一场国潮汉服巡游活动。 中新社发 余轩 摄

  从“中国元素”到“中国文化”

  “为什么LOGO大 的衣服在浙江卖得不太好 ,还不如欧洲,我本来听说中国人很爱LOGO。”多年前,曾有国外服饰品牌高层如此发问。

  十年来,中国消费市场快速发展 ,“世界工厂”亦成为“全球市场”。奢侈品品牌涌向中国 ,将中国元素融入产品设计 ,然而却常因运用不当被中国消费者吐槽 。

  加上中国元素就能体现中国文化吗 ?什么才能代表中国文化 ?这些问题同样萦绕在中国文化行业从业者的心头 。

  十年来,关于国潮文化的探索一步步展开——《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白蛇 :缘起》等国产动漫用“国风”挖掘中国故事;《国家宝藏》《唐宫夜宴》《只此青绿》等节目用新手段激活传统文化魅力;《人世间》《甄嬛传》《琅琊榜》等国产影视以“华流”圈粉无数;《这!就是街舞》《我们 的歌》《声入人心》等国产综艺以原创引领潮流……

《唐宫夜宴》节目截图《唐宫夜宴》节目截图

  穿汉服过端午中秋,看国潮风文艺作品,传统文化正成为中国年轻人生活 的一部分。他们在助推传统文化复兴的同时 ,也赋予其更多新 的时代内涵 。在潮流之外 ,年轻人更期待看到 的是中国文化独特的审美趣味和精神内涵,而非中国元素 的简单堆砌。

  有观察家指出 ,国潮就 是一场传统文化 的“再发现”与“再流行” 。

资料图:2月4日晚,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举行 。中新社记者 崔楠 摄  资料图:2月4日晚 ,第二十四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体育场举行。中新社记者 崔楠 摄

  从“追逐潮流”到“开创潮流”

  每次奥运会开幕式后 ,都会迎来世界各地观众的点评,北京冬奥会也不例外。而在众多声音中 ,一种观点认为 ,没有功夫 、杂技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太不中国了” 。

  然而,正 是这样一个看似“不够中国” 的开幕式,以更加自信 的方式展现出中国的传统文化美与数字科技美 ,在历史沉淀外更贴近时代脉搏,赢得国际社会 的一片好评。

  事实上 ,不只北京冬奥会,国潮的兴起 ,正在逐渐打破种种关于中国的刻板印象。功夫 、旗袍、茉莉花……渐渐被中国网文、中国游戏和音乐 、中国美妆服饰等新 的文化元素所替代 。

资料图:游客在玫瑰庄园“打卡” 周孙榆 摄资料图:游客在“打卡”拍照 。周孙榆 摄

  与之同理的,还有中国故事的讲述。近些年来,好莱坞式的中国故事往往难以取得中国观众的认可 。在价值观之外 ,陈词滥调的“套路”正使其失去吸引力。

  谁来定义国潮?新一代中国年轻人,渴望用自己 的视角 ,讲述中国人 的故事,对中国审美再定义。

  从仰视世界到更自信地平视世界,从追逐潮流到做潮流的开创者。国潮出海 ,背后是国人心态的变化,也 是文化自信 的提升 。

  何以中国 ?又当如何阐释中国?新一代年轻人如今已经接过这一命题 。从这一角度而言,国潮出海 ,或许只是一个开端 。(完)

购彩

辽宁沈阳牡丹社区——举措惠民生 服务暖民心******

  辽宁沈阳牡丹社区——

  举措惠民生 服务暖民心(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

  “今天早餐咋样 ?”早晨不到7点半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三台子街道牡丹社区党委书记王晖走进社区老年餐厅 ,一边刷卡买饭 ,一边向正在用餐的老人们打招呼 。“味道好,还便宜。”几位老人很是认可。

  “下午盛京医院医生来社区义诊,大伙儿别忘了去。”王晖叮嘱 。见有老人带着孙辈来吃饭,她又上前说道 :“社区‘四点半课堂’新开了水墨画免费课程,小朋友有兴趣可以去听听。”

  今年8月17日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牡丹社区考察时指出 ,老人和小孩 是社区最常住的居民 ,“一老一幼” 是大多数家庭 的主要关切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要大力发展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有条件的地方要加强养老设施建设 ,积极开展养老服务。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和民族未来 ,事关千千万万家庭幸福安康。社区要积极开展各种公益性课外实践活动,促进未成年人身体健康 、心理健康 、心灵健康 。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牡丹社区着力加强“一老一幼”服务,提升社区服务功能 ,让居民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 、安全感更有保障 。

  老年餐厅 就餐放心

  “大爷大妈开饭了,有黑米粥 、茶叶蛋 、炒土豆丝 、大枣馒头……”7时15分 ,牡丹社区居民微信群里 ,社区老年餐厅厨师张万里上传了刚刚录制的小视频。

  看到信息,71岁的居民孙兴月带着保温饭盒走向餐厅 。“一人6元钱 ,早餐管够 。”孙兴月说 ,“老伴常年生病卧床,全靠我照顾,没工夫做饭 。老年餐厅帮了我们大忙 。”

  “咱社区已经建成40多年了,现有3000多户居民,老年人比例超过40%。老年人中,空巢老人比例也超过40% 。不少老人年迈体弱 ,对他们来说,做一日三餐是个很重 的负担 。”王晖说 ,2021年7月,牡丹社区引入第三方机构,开设了老年餐厅,推出适合老年人 的少油、少糖 、少盐 、口感软糯 的菜品。

  “刚开始是一荤两素 ,现在一餐有五六个菜可以选择。”孙兴月说,不仅菜品更加丰富,前不久还增设了晚餐,“以前我家的晚餐 ,经常是把留出来的午餐热一热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 ,‘采取更多惠民生 、暖民心举措 ,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这也 是我们社区工作的根本遵循。不少老年人希望提供晚餐服务 ,我们就跟第三方机构协商,增加了晚餐 。还有一些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出,希望提供送餐服务,我们也采纳了 。”王晖说 。

  “安大爷,晚上吃点什么 ?有土豆炖牛肉 、炒菜花……”下午4点多,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打电话询问居民安国祥。

  “两荤一素一汤 ,你们看着搭配吧。”电话那头 ,传来安国祥 的声音 。老人今年83岁 ,老伴身体不好,得知老年餐厅开展送餐服务 ,他马上办了月卡 ,线上点餐,配送上门 。

  半小时后 ,安国祥从送餐人员手中接过热乎乎 的晚餐,“一共11元,便宜又省心。”

  目前 ,牡丹社区在老年餐厅就餐的居民 ,已从最初 的每天二三十人增加到200多人 。

  居家养老 服务周到

  理发,每次按0.5小时结算 ;助浴 ,每次按2小时结算;室内清洁 ,每次按1.5小时结算……其中,重度失能老年人每月可免费享受服务时长45小时;中度和轻度失能老年人每月可免费享受服务时长30小时 ;80周岁以上老年人以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中 的70周岁以上老年人,每人每月给予3小时免费居家养老服务——在牡丹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墙上展板展示着政府购买居家上门服务内容和补贴标准 。

  今年以来 ,沈阳市着力优化居家养老服务供给模式 ,以60周岁以上 的低保户、低收入家庭 、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和80周岁以上老年人等为服务对象 ,在200个试点社区开展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牡丹社区 是试点社区之一。

  安国祥和老伴均已年过八旬 ,两人每月可享受共6小时 的免费居家养老服务 。“昨天 ,我选了室内清洁服务 ,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当天就上门打扫卫生 。”安国祥说,“你们看 ,家里多干净。”

  倡导志愿者与31户社区老年困难家庭结对帮扶 ,为社区45名孤寡老人提供每日走访服务……开展试点工作之际 ,牡丹社区主动作为,针对特殊困难老人推出更多关爱服务 。王晖介绍:“今年以来,社区安排社工和网格员每天走访孤寡老人,掌握健康情况 。”

  眼看着天要下雪 ,王晖记挂74岁 的孤寡老人单书清,吃罢午饭就拨通了她 的电话 。挂了电话,裹上羽绒服,王晖来到单书清家。“天快下雪了 ,您出门要注意保暖。”王晖叮嘱完,又问,“您的智能手环弄好了没 ?”

  单书清捋起袖子 ,露出手腕上崭新 的智能手环 :“好啦 !昨天社工过来就帮我整好啦 ,能测血压 、看时间和一键呼救。有急事就呼你们 。”

  从单书清家出来,王晖来到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点开社区智慧养老信息平台 ,在健康数据查询一栏输入单书清的名字 ,电脑屏幕上立即显示出相关数据 :高压127毫米汞柱 ,低压79毫米汞柱 ;心率74次/分钟 ;血氧98%……“我们为每一位孤寡老人配备了智能手环 ,社区工作人员能够第一时间掌握老人 的健康动态。”王晖说 。

  教育课堂 陪伴成长

  翻滚 、侧旋、穿过障碍物、点刹着陆 ,一气呵成 。在牡丹社区党群活动中心二楼大厅 ,9岁的栾家瑞操作航空模拟飞行设备 ,控制飞机完成一个又一个技术动作。在他身旁,还有11名孩子 ,每人都在操作一台设备 。“我很喜欢航模课程,最近学会了操作新机型,有空就来练。”栾家瑞说 ,自己 的梦想是当一名飞行员。

  来自皇姑区航空实验小学 的科技教师李岩,正在一旁指导。“社区邀请我们在这里开设航空模拟飞行课程,一周两次 ,报名 的孩子越来越多。”李岩说 。

  二楼小教室里 ,3排6张长桌上,笔墨纸砚已备好 ,12名孩子目不转睛地盯着老师,不时抬起小手,模仿着运笔着墨 的动作。教室外墙上张贴着课程表:绘画、书法、篆刻……

  7岁的张凯博正读小学一年级 ,这 是他第一次参加水墨画课程。“孩子愿意学,我们也想培养他 的兴趣爱好 。这个课堂确实好 。”他的妈妈吴云告诉记者。

  学校放学,社区“开学”。5年前 ,牡丹社区免费开设幸福教育课堂 ,为社区特困家庭 、双职工家庭等儿童提供课业托管 、兴趣培养等公益课程 ,被居民们称作“四点半课堂”。

  “我们邀请大学教授 、中小学老师和志愿者来为孩子们免费讲课,社区3到12岁的孩子都能报名。如今已开设20多门课程 ,累计有近万人次上课 。”王晖介绍 。

  习近平总书记在牡丹社区考察时指出 ,小康梦 、强国梦、中国梦,归根到底 是老百姓的“幸福梦”。

  “我们将继续做好‘一老一幼’服务工作 ,采取更多惠民生 、暖民心举措 ,和大家一起建设更加美好 的家园 。”展望未来 ,王晖充满信心。 (人民日报 记者 辛 阳 刘佳华)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购彩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