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三平台 - 快三平台
快三平台2023-01-31 16:05

数字经济推动中国式现代化 的逻辑与路径******

  作者 :李卫东(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陈镜宇(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 的中心任务就 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 的现代化 ,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 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 的现代化 。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 。数字经济是高质量发展 的新引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 、范围和影响,推动着生产方式 、生活方式、治理方式发生深刻变革 ,不断促进公平和效率更加统一 。因此,成功推进和拓展中国现代化,必须紧紧抓住数字经济发展机遇,必须坚持数字化创新引领发展,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 。新时代新征程背景下 ,更要深刻把握数字经济助力中国式现代化 的理论逻辑和作用路径 ,全力推进“五个现代化”的有机统一 。

  以数据资源新禀赋重铸人口规模新红利

  人口规模巨大 的现代化 是立足于中国基本国情提出的最能体现中国特色 的现代化 。在改革开放的40多年里 ,中国吸引了大量 的外资投入,推动制造业快速发展,带动国民经济的繁荣增长。但随着发展 的变化 ,这些人口红利正逐渐改变。新时期 ,中国庞大 的人口规模如何重焕生机 ?数据新要素 的出现为此提供了可能 。数据要素具有边际报酬递增特性,体现为数据量越大,场景越丰富,数据使用价值就越高。而数据主要来源于人类活动 。因此,占有全球18%人口的中国无疑具有世界其他国家不可比拟的数据资源优势,人口迎来了数字时代的新红利 。数字经济助力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主要路径在于改善人口结构和提高人口素质。

  在人口结构方面,数字技术的虚拟、开放、共享等特征有助于打破城乡之间 的时空壁垒 、信息壁垒 、市场壁垒,促进要素资源在城乡之间更为自由地流动 ,为城镇化进程营造更好的环境条件。此外,数字经济为城市经济 的发展创造了新的增长点 ,其巨大的创造效应催生了更多城市就业岗位 ,例如外卖员、滴滴司机、物流配送人员等 ,增加农村居民的转移意愿和就业供给。在人口素质方面,无论 是数字核心产业本身,还是数字技术创新驱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都对劳动力技能水平有更高的要求 ,其产生 的“优胜劣汰”效应将倒逼全社会人力资本水平整体提升 。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素质的提高都 是中国迈向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以数字技术新优势增加共同富裕新机遇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扎根于社会主义本质提出的最能反映社会主义国家特色的现代化 。共同富裕的重要一点 是致富机会要相对均等。数字经济能够助力共同富裕的逻辑基点在于数字技术本质上 是一种普惠性技术,这与社会主义本质紧密相关。数字经济依托其“互联互通 、共建共享”的技术特征 ,在经济社会活动中形成了广泛 的正外部性,有助于改善传统工业经济下低收入群体难以获得技术支持 的劣势地位 ,增加低收入群体的致富机会。

  于后富群体而言,首先,致富机会不均等往往受教育程度影响,后者则导致了个人知识学习和能力提升 的机会不均等 。数字技术与教育相结合衍生 的新型教育资源和远程授课等新型教育方式,大幅改善了知识获取 的公平性,促进了“教育致富”。自2010年以来,哈佛大学、耶鲁大学以及国内外高校已经陆续提供线上免费公开课程。其次,基于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的数字普惠金融构建了以信用取缔抵押 的新金融体系,有效缓解了投融资双方 的信息不对称,增加了广大中低收入群体和中小企业 的获得借贷资金 的机会 ,推动了“大众创新 、万众创业” ,促进了“创业致富”。再者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 ,各类社交网络平台空前发达 ,促进了“才华致富”。于先富群体而言,数字技术还有利于强化经济活动的时空关联性、产业关联性和主体关联性 ,能增强先富群体对后富群体的带动作用 。对政府部门而言,数字技术应用于政府治理 ,有利于全方位地提高政府服务和监管的精细化和智能化 ,增强政府决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健全完善政府在共同富裕中 的体制保障作用 。

  以数字经济新形态提升中华文明新高度

  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 的现代化是着力于解决中国主要矛盾的最能体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现代化 。物质富足和精神富有是中国式现代化 的根本要求。数字经济凭借其高效性和创新性的双重特征,能够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同发展 。物质文明方面 ,数据作为一种新 的生产要素,其蕴含的信息价值优化了传统生产要素的组合方式,进一步释放了劳动生产力 ,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加快了物质产出和物质财富 的创造速度 。就GDP增速而言 ,2021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5.5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6.2%,高于同期GDP名义增速3.4个百分点。精神文明方面 ,数字经济则有助于推动文化繁荣和基本公共服务改善。在文化领域,数字技术为系统化地记录 、保存、继承广大民间文学和民间文艺提供了可能,同时也为中华文化 的传播 、普及、弘扬提供了更有力 的方式。基于数字孪生、VR、AR等技术 的数字文旅产业以其资源无限和时空无界 的新特性,不仅解决了传统文旅 的供需不均衡问题,更是带来了全新 的沉浸式旅客体验 ,刺激了更多人对中国文化 的认知兴趣 ,满足了人们对文化高质量发展的精神需求。在社会服务领域,以各类公共服务平台为主 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进一步提高了教育 、医疗、卫生、交通等公共资源 的供需匹配效率,促进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精准化和智能化 ,提高了民生保障水平和居民幸福度。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匹配上 ,数字经济所具有 的长尾效应特性使得广大消费者 的个性化、差异化、多元化需求在最大化程度上得以满足 ,延展了人们的精神生活空间 ,提高了人们生活内容的多样性。

  以数字命运共同体共创人类发展新道路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的现代化与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是基于新时代背景 的最能体现全人类发展诉求 的两个现代化。环境保护及和平发展是全球现代化的共同特征 。数字经济 的先天优势更有利于打造绿色经济和共享经济 。一方面,数字技术应用于能源生产和环境监测 ,能显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环境监测效率 ,加强碳排放和环境污染的协同治理 ,从治理路径上缓解环境问题。更重要的 是 ,5G、物联网 、工业互联网等核心技术应用于新能源技术研发与应用 ,能大幅压缩研发成本和市场化进程 ,助力能源结构加速变革 ,从治理根源上解决环境问题 。另一方面,数字经济背景下 ,国际贸易模式正在重塑,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 。数字技术通过简化交易流程和透明交易信息 ,大幅减少了国际贸易的交易周期和交易成本 ,推进跨境数字服务贸易的蓬勃发展,深化了各国在经济领域 的分工和合作。更为深刻和长远 的影响在于,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数字经济的不断发展促进了世界各国和世界各国人民的距离日益缩短 、关系日益亲近 、文化日益交融 ,有助于增进交流与合作 、减少对立和冲突,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共创互利共赢 的和平发展道路。

快三平台

综述:2023 ,台湾民众须“优先保饭碗” 的一年******

  中新社北京1月9日电 (记者 刘舒凌)新年伊始,台湾财经界弥漫一股“低气压”。不少中小企业已冻结人力招聘 ,失业率恶化或于农历春节后进一步显现,“不要轻易辞职”“不要贸然理财” 是民众时常听到 的忠告 。

  也就是说,2023 是应当“优先保饭碗”的一年 。

  过去的三年,台湾经济在新冠疫情影响下仍保持增长。台当局“主计总处”数据显示 ,2020年 、2021年GDP增速分别为3.36% 、6.57% ,据最近一次预测,2022年增速为3.06% 。多数观点认为 ,作为国际市场上少数能维持正常生产供货 的地区,外贸活络尤其庞大 的电子消费品需求拉抬了台湾近三年 的总体经济表现 ,一扫多年“保二”(确保增长率不低于2%) 的疲态。

  只 是 ,2022年第四季以来,受通胀压力笼罩、全球主要央行持续紧缩等因素夹击,国际需求降温 ,令该季商品出口预计较2021年同期减少3.89%,台湾经济情势正急转直下。

  台湾一般被称作出口导向型经济体,出口占整体GDP比重达六成以上 。期望新 的一年以潜力较有限 的内需增长抵挡出口衰退、支撑整体经济 ,显然难度太大 。况且 ,台湾“中央大学”台湾经济发展研究中心执行的台湾消费者信心指数(CCI)调查显示 ,去年12月份,该指数已连续第4个月下滑(降至59.12),为2009年10月以来新低。

  该中心执行长吴大任对外表示,台湾出口正在衰退,相关制造业企业经营压力大,裁员已经开始;春节后订单若未回温 ,失业率有可能出现恶化 。台湾当局“发展委员会”去年12月27日发布的11月景气灯号,也从“景气趋弱”的黄蓝灯转为“景气低迷”的蓝灯 ,综合分数为2009年5月以来新低 。

  目前看,对于国际经济情势调整 的冲击力度与持续时间 ,台当局及民间企业显然估计不足 。高科技产业如半导体行业去年年中进入下行周期 ,库存周转天数保持在高位 ,芯片价格下滑 ,“龙头”台积电也未能幸免、今年第一季营收将季减15% ,行业库存调整或持续至今年下半年。传统制造业方面 ,拥有“捷安特”品牌 的全球自行车“龙头”台湾巨大集团库存“爆仓”,去年12月中旬一纸展延支付供应商货款的公告震动市场 ,让公众注意到“绩优生”面对市场快速紧缩的窘况 。

  尤其引发焦虑 的是 ,台产业结构多为垂直分工,供应链中的厂商彼此交易非常频繁 ,如有一两家爆发严重财务危机 ,会在其他厂商之中产生连锁反应,有可能转成系统性金融问题 。

  景气循环何时见底,会否“先蹲后跳” ,于2023年下半年迎来春暖花开 ?这是当前台湾财经界讨论最多的问题,官方亦不得不出面稳定市场信心 。台当局财政主管部门代理负责人阮清华去年12月26日在台立法机构答询时已表达,台官方金融安定基金(该基金管委会为维持金融市场稳定的专责机构)进场时间“不排除两年”,主因是经济情势比2009年(金融海啸)时更严重,可能持续时间更长,不确定因素较多 。

  近来 ,岛内经济专家、学者在官方、民间各种研讨场合里,关注点集中于近159万家企业及920万劳工(占全台湾就业80.4%)在当前低成长高成本环境下的困境 。最新数据显示 ,去年11月全台外销接单衰退逾23%、第四季度为全年最低点 。

  多位专家呼吁,台湾仍有举债空间,当局应优先将财政预算投向中小企业及从业员工等弱势群体 ,提供一些补助 ,纾解财务 、利息方面负担 。衰退危险当前 ,救经济“急如星火”,台当局如何应对值得观察。(完)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 ,9语种权威发布

快三平台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