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世纪|55世纪
55世纪2023-01-31 16:05

苏黎世学习札记******

  葛宣哲(右一)与苏黎世大学同学合影 。作者供图

  来苏黎世求学已有4个月 ,宁静、美丽 是这座城市留给我的主要印象。在苏黎世,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并不常见 ,取而代之的 是三、四层古朴精致小楼 。即便身处市中心 ,也少有喧嚣感 ,郊区则更为安静,景色宜人 。苏黎世曾被评为“全球最宜居的城市之一”,我想它 的魅力就在于蕴都市风光于自然山水之间 。

  我本科在苏州大学就读 ,现在在苏黎世大学学经济 ,有时我会和朋友开玩笑说 ,自己本硕都 是“苏大”的。苏黎世有两所闻名遐迩的学府——苏黎世大学和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 。他们毗邻而建,建筑风格颇为相似 ,主楼 是圆弧穹顶 ,室内随处可见欧式雕塑和柱式拱门。两所学校不仅地理位置相邻 ,学习资源也连在一起 ,每学期我可以注册为隔壁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 的学生以选修课程 。留学至此,学校优质 的课程 、雄厚 的师资以及对学生颇高 的学习要求令我受益匪浅 。

  学期初 ,我申请进入了金融系的一个项目,它给学生提供将投资理论运用到真实市场的学习机会。我被录用在项目的宏观组 ,从中接受了高质量的训练 ,帮助我加深了对专业的理解。学习的日子相当充实 ,即便我失去了周末 的娱乐时间也 是值得 的。

  瑞士 的官方语言为德语 、法语、意大利语和罗曼什语,我所在 的苏黎世属于德语区 。有趣 的是,大部分当地人都会说英语,而且说得非常流利。

  这4个月以来,无论 是学习还 是生活,我只用英语便可应对自如 。不过 ,据我观察,大部分工作岗位还 是会将德语或法语流利作为录取 的必要条件,多语种沟通在这里较常见 。

  每一个中国留学生似乎都能在外练就厨艺 。在饮食方面,苏黎世本地餐食价格偏贵 ,口味也不符合我的“中国胃”,于 是自己做饭便成了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这既节省费用又能锻炼我的厨艺 。

  碰上有集体活动 的时候,我会和朋友去本地中餐馆吃一顿 ,有几家餐馆味道正宗,能满足我们的味蕾。

  刚到苏黎世时 ,我还在适应环境,期间有些许焦虑。4个月过去 ,我已经能沉下心来明确目标、专注向前,对自己未来 的留学生活多了一份自信与从容。

  (作者 :葛宣哲,系苏黎世大学经济学专业硕士生)

55世纪

中新时评 :克服短期扰动 中国经济仍有充足动力******

  中新社北京12月28日电 题 :克服短期扰动 中国经济仍有充足动力

  中新社记者 王恩博

  今年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后,明年中国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需要强劲引擎 。

  世界经济拉响衰退警报,国内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支撑中国发展 的动力是否仍在 ?从多个维度观察 ,均可得出肯定答案。

  中国经济仍有充足动力 ,且发力更加聚焦 。

  年底举行的多场论坛 、会议上,中国 的官员、学者、企业家们热烈讨论着同一个问题 :明年经济如何回归稳健增长轨道。某种程度上 ,这 是一个凝聚共识的过程。各方普遍意识到 ,2023年是中国经济弥补疫情冲击损失的重要窗口。

  这个方向也为中国决策层所明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围绕“突出做好稳增长 、稳就业、稳物价工作”进行细致部署 ,提出“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 的方法论 ,无不折射出对稳住经济大盘的关切 。

  当心往一处想 ,劲就能往一处使 。降准释放长期资金 、房地产金融政策利好频传、扩大内需战略顶层设计出炉,今年末中国各领域叠加发力的政策效应明年将持续显现 。根据实际需要 ,一些新政策 、新措施也会陆续有来 。存量政策、增量政策同向发力,将积极促进中国经济运行好转。

  中国经济仍有充足动力 ,且活力将加速释放 。

  随着奥密克戎病毒特性变化 ,中国从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出发作出防疫转段决策。优化防疫二十条、新十条落地 ,新冠病毒感染调整为“乙类乙管” ,疫情防控政策因应形势变化持续优化调整 ,为经济恢复创造了重要条件 。

  12月26日 ,2022年最后一个周一,北京地铁公司所辖运营线路日客运量时隔一个多月重返450万人次以上。在全国范围内 ,武汉、重庆等地地铁客流也明显恢复 。尽管通勤早晚高峰还不似以往忙碌 ,但地铁客流逐步攀升,是生活回归正轨 、城市恢复活力的有力注脚。

  疫情仍 是当前影响中国经济运行 的关键变量。专家估计,优化疫情防控措施对经济运行 的影响料将产生类似“J曲线效应”,即短期会对经济运行造成扰动,但全年是重大利好。随着相关政策落实 ,中国的人流、物流将更加顺畅,社会再生产各环节 、经济社会生活各领域都有望加快恢复 ,重新焕发活力。

  中国经济仍有充足动力 ,其潜力会持续兑现 。

  眼下 ,中国正布局更好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 。找准二者结合点 ,即是为经济增长挖潜 的过程。

  例如 ,中国迫切需要加快产业体系优化升级 ,这就需要加大制造业研发和技术改造 的投资力度 ,加大新领域新赛道投入。这些投入既是当期需求 ,未来产生高质量供给后 ,又会进一步创造有效需求。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就是典型成功案例。今年早些时候 ,中国汽车出口量“超车”德国跃居世界第二,背后正 是新能源汽车热销海外的“加持” 。

  令人期待的是 ,中国发展轨道上还有不少这样 的堵点、痛点、难点、空白点 ,可以大做文章 。创造有利体制机制环境 ,施以适当政策引导 ,潜藏的动力就会兑现为新增长点,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这些有利因素 的累积,正让中国经济前景更加清晰明确 。据综合研判 ,明年世界经济增速可能明显下滑,而中国经济有望总体回升 ,形成一个独立 的向上运行轨迹 。

  当然 ,经济好转不会 是“天上掉馅饼”,各方必须为之付出艰苦努力 。但可以确定的是 ,近几年疫情短期扰动 ,并未削弱中国经济长久动力,更不足以改变中国经济长期趋势。对此,人们应当充满信心 。(完)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55世纪地图